“AI改变课堂 融合创造未来” 华大教育集团第二届教育节小学科学教育论坛圆满完成
作者: 时间: 2025年09月29日 11:19 浏览量:
教育集团讯(通讯员 吴迪、陈智慧)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学校科学教育工作纵深发展,提高教师科学教育的能力水平,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素养,9月28日,由华大教育集团与武汉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 “AI改变课堂,融合创造未来” 2025年小学科学教育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千禧城小学报告厅隆重开幕。
来自华中师范大学合作办学平台学校、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专委会会员及市小学科学教师代表共计两百人参加此次论坛活动,围绕AI赋能学校科学教育展开深度交流。
✔盛会启幕:共赴科学教育新征程
 
开幕仪式上,华大教育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秦伟首先代表华大教育集团,向莅临本次活动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提出,人工智能技术正以颠覆性力量重塑教育生态,如何让AI从"工具"升华为"伙伴",如何让科学教育从"知识灌输"转向"素养培育",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秦伟董事长对本次论坛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聚焦核心素养,探索融合路径,二是要提升教师能力,赋能专业成长,三是要激发学生兴趣,培育创新精神。
 
武汉市教育学会副会长黄运萍,硚口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艳平先后致辞,勉励学校和与会代表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积极投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教育的改革浪潮,并预祝论坛活动圆满成功。
 
恰逢建校60周年,华大教育集团与硚口区教育局分别送上心意之礼。华大教育集团赠联:“华木成林千里秀,师风化雨万苗荣”,这副楹联既是对学校过往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全体教职工的殷切勉励,激励着大家继续携手前行,汇聚微光,造炬成阳,共同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硚口区教育局、市学会赠匾额“以变拓新”,既体现了学校在60年发展历程中始终坚守教育初心,又彰显了其与时俱进、勇于变革的创新精神。它激励着学校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适应时代需求,开拓创新,书写新的教育篇章。
 
 
本次论坛活动邀请了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郑旭东教授和武汉市教育局智慧教育工作专班核心成员马涛老师作专题讲座。
 
郑旭东教授围绕《如何上好一节科学课:人工智能引领的科技创新教育》这一主题展开深度剖析。他从“课堂教学的灵魂三问”这一独特视角切入,凭借详实且具代表性的案例、严谨缜密的逻辑架构以及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系统且全面地阐述了教师借助AI工具实现“把课上好”目标的具体方法与可行路径。
 
在本次教育研讨活动中,马涛老师独具匠心地以“AI使用技术是否进阶”作为核心线索,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知识分享之旅。他借助电脑与手机,现场演示了数十种类型各异的人工智能工具,从基础功能的展示到高级技巧的剖析,详细且精准地呈现了各类AI工具的使用方法。马老师深知一线教师的需求,采用老师们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分享了《从“玩转AI”到“守道育人”学科教学应用实践初探》这一主题的核心要义,为教师们在学科教学中合理运用AI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本次论坛,特别组织与会代表参观了硚口区2025年“全国科普月”科技环境教育成果展。参观过程中,与会代表们满怀兴致地观看了展区内丰富多样的科技教育成果,这些成果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硚口区在科技环境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效。
✔深度研讨:解锁AI科学教育新密码
 
教学研讨环节,华师附小南湖校区郑杨帆老师展现出了创新的教学实践。他运用基于DeepSeek大模型完成本地化部署的“附小智脑”这一先进教学辅助工具,精心执教了五年级科学课《抵抗深海压力》。
 
课后,一场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与小学科学课堂深度融合的研讨热烈展开。武汉市教科院小学科学教研员易传发老师、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小学科学教育专业负责人杨梅教授以及武汉市教育局智慧教育工作专班核心成员马涛老师,以这堂精彩的科学课为典型案例,展开了一场深度且专业的探讨。他们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不同角度剖析,共同探寻人工智能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实现有效应用的具体方法与可行路径。
这场精彩纷呈的对话引发了与会教师的强烈共鸣,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本次论坛意义非凡,它不仅是一次思想的激烈碰撞,为参会者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启迪;更是一次实践层面的深刻指引,为小学科学教育在AI时代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在AI赋能教育的时代浪潮中,科学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迎来全新的融合与变革,书写着教育发展的崭新篇章。
本次论坛以 “AI 改变课堂 融合创造未来” 为主题,旨在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推动 AI 与小学科学课堂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希望通过此次论坛搭建一个思想碰撞的平台,汇聚智慧,凝聚力量,共同分享 AI 教育的最新成果和实践经验,共同探讨科学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和路径,培养更多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时代新人,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审读: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