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是塑造美好生命的阶梯
作者: 马岚 时间: 2015年03月04日 00:00 浏览量:
很幸运,我能工作与生活在华中师大一附中这所著名的中学,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作为学校普通一员,我努力地以实际行动去实现终身学习这个价值观。
我是学音乐教育专业的,虽然没有机会与学子近距离交流学习心得,但我所有的业余时间,全用在加深音乐教育专业的厚度上。近几年,我开始拓宽自己的文化摄入范围:大量阅读人类优秀经典文学作品、观赏美术画展、聆听经典音乐会、品赏中外诗歌、研习中国书法,但凡人类美好的东西,都是我愿意追求的。
随着这些人类优秀文化对我无形的滋养,我开始对这些能够改变我们生命轨迹的经典文艺作品产生浓厚兴趣,我真切地感受到,这些作品不仅仅通过文字与影像表达,它极富生命力,是对学习者生命的一种更高的引领。
一些好的电影,并不亚于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最近我抽空在网上观看了《悲惨世界》、《美丽人生》、《肖申克的救赎》等世界优秀影片。虽然这些经典影片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现代的视觉冲击,但它对人世间现实生活给予的深切关注与同情,所展示的人性的美丽,让我的心灵受到了迄今最大的震撼与提升。
观看完影片后,我陷入深深的沉思。
《美丽人生》的主人公全家被迫身处二战德国集中营,《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男主角安迪生活在最阴暗的肖申克监狱。他们没有自由,没有能倾诉的对象,没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没有显赫的职位和万贯的财产,在尘世间真是一无所有,只剩下自己苟延残喘的身体和流离失所的灵魂。也许,有人在问,处在这样的境地,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值得去追求的呢?影片给予我们精彩的回答。
《肖申克的救赎》的艺术家编导给我们塑造的男主人公拥有聪明的头脑,丰富的学识,友善的性格,尽力不去伤害身边的每一个人,极具智慧和勇气。《美丽人生》的男主人公身处困境,却时刻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未来是美好的,相信希望永远存在。我认为影片所展现的这些人物具备世界级精英的优秀品质,如果大家好奇,请看看这些社会精英在影片中给予我们生命的引领。
观影中,我敏锐地发现,《美丽人生》与《肖申克的救赎》这两部影片的编导不约而同地展示近乎相似的场景与画面,而这些不动声色的画面正是影片表达人性的温情,同时也是令人激动之处。两位主人公均身处危境,但他们只要发现能给予众生心灵以人类优秀文化洗礼与滋养的机会,就会舍身以赴,他们传递的是追求美好生活强烈的愿望与坚定的信念,给予的是一个人应有的最基本的生存权利与个人尊严的尊重,温暖的是身心饱受煎熬的灵魂。
当法国作曲家雅克•奥芬巴赫的经典轻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梦幻般的女声二重唱,通过唱片机在德国集中营的夜空飘荡;当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美妙而激越的女高音在肖申克监狱上空回旋时。不管是恐怖的德国集中营还是逼仄的囚室、荒凉的空地,乐声化作润物细无声的甘霖,挥洒在人们身上。我们观察到:所有聆听音乐的人们都静穆地站立,以点燃希望的目光仰望苍穹,抛却所有愤懑,狠毒和怨怒,沐浴着自由而温暖的阳光,将激动而沉醉的心灵濯洗得纯净无邪。
作为音乐教育者,我常常注重自身艺术修养的提升,偶尔会将美妙的音乐分享给周围部分朋友。当我看到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男主人公安迪通过监狱广播将美妙的音乐传播给失去自由的人们,露出满足而意味深长的笑容时,我整个心灵为之震颤,哇!我突然对“强者自救,圣者渡人”这句话,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在心中告诉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也应该这样去做。一种希望大众都活得好的善良而朴实的愿望在我心中产生,我愿意超越心中固有的“本我”,奉献自己的才华,将关爱给予普通的民众。
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所以,只有别人生存,自己才能生存;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人的思想境界的提升,不是喊几句口号就可以实现,它更多的靠优秀文艺作品散发出的芳香去熏陶、去激励。
我热爱我的学校——华中师大一附中,每个清晨我与同事穿行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我们向匆匆赶往教室的师生轻声问好,我们向校园的花草树木默默致意。一颗淳朴的心留意着学校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我要用自己的灵气和理想在校园围墙的缝隙和角落里闪闪发光。
我发现我可以为华师一校园文化宣传主阵地——校园广播台做点小事,校园文化内涵及品位的提升将直接关系到华师一师生校园生活的幸福指数。于是,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沉下心,精心设计了一套适合校园播放的中外经典音乐曲库(第一期88首乐曲)。这个曲库的音乐尽量避免过于专业化倾向,以高中师生喜闻乐见的影视经典音乐为先导,穿插中外各种乐器演奏的经典作品,让师生既能哼唱到纯美、典雅的主题旋律,又能品赏到美乐的风韵。
高中生活是紧张而充实的,我们的校园广播一定要与同学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充分利用高中生生活的边角时间(课余生活时间),播放经典音乐,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为此,我设计了适合校园内四个时段播放的音乐,它们是:晨曲、课间音乐、课余音乐、晚间音乐。如果长期坚持分时段播放这类经典音乐,我相信,既能对全校师生紧张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给予有效的调节与放松,又能在大家心中播下音乐美好的种子。展望未来,我们华师一学子迈向国际交流平台,将会自信的以心中美妙的旋律与各国朋友分享工作与生活的愉悦。
整理好音乐后,我首先送给拥有六栋学生宿舍管理权的学校后勤集团学生宿舍管理部张红部长,诚挚地向她表达我对华师一学子最深切的关爱。张部长对我支持学生公寓管理工作表示感谢,并答应帮助我收集同学们对这些音乐的听后感。
感谢2014届我校考入北大、清华的年轻校友,受你们对湖北省贫困山区华师大来凤附中学子无私关爱的感染,我主动请缨加入你们支教的行列。我扪心自问:山区的孩子,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不停的问,不停的找,不停的想。最后,我发现只有将最美妙的中外经典音乐送给山区的校园最合适。另外,我还要将一本最新版《红楼梦》赠送给华师大来凤附中图书馆,希望同学们多读好书,多品经典文学神韵。
非常感谢华师一电视台的潘勇老师将我整理的音乐制成两套C D碟片(每套各七张CD)。一套C D碟片我送给华师一校园广播台,另一套C D碟片送给我校对口支援的华中师范大学来凤附中,我要让贫困山区的学子与城市的学子一样,享受天籁之音,感受世界的美好。
其实,音乐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它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它不歧视任何人,它公平地给予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人以心灵的慰藉,这也是音乐艺术真正高尚之处。正如道德经里“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它可以处在人所恶之地,却可以远远的高于精神之上。世界上的音乐如此丰富,更需有爱心,有艺术专长的教育者去传播。让美乐时常吟绕在我们耳畔,消除人世间一切烟尘,在欢欣与愉悦的美乐中度过春夏秋冬。
赴华中师范大学来凤附中支教的途中,我与年轻校友们分享并传递健康的生活理念、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人生信仰。在资信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劝告年轻的校友:一定要静心阅读人类留传下来的经典书籍,听最优美的雅乐,亲近万能的大自然,用我们的才华和智慧去积极地影响他人,推进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因为,真正有力量的文字、音乐、视觉传达,能够对我们的审美标准进行神奇的再造,让我们在对“真、善、美”的追求过程中,收获有益的启示,更好地成长。
那些人类文明最高的价值,真的、善的、美的东西一旦融入我们的血液,我们的身体里就会拥有这三样珍贵的优秀品质。有了这些内在的良好修养,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就不会被外在的环境困扰,更不会被世俗的、流行的价值观扭转,从而在我们的心灵里建造一个完全独立于外界的王国,让丰富而伟大的灵魂安然栖居。
真诚希望每位有志青年在经典音乐艺术的熏陶下,去发现、去感受世间的美好,不断丰富内心感受,让自己随着时光的推移与体格的健美,内心变得更加强大。只有这样,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我们中国培育的精英才能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宏伟大业。
上一篇:开学谱新章 区委送关怀